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有关爱国的诗歌简短(豪气干云,品味诗歌里的爱国情怀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11 10:07:35    

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——爱家、爱国,心存家国,立身立德。古往今来,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多杰出的诗人热爱着自己的民族和国家,他们执笔抒情,一字一句之间,涌动着爱国之情。

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
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
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

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

——唐·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

“安史之乱”使诗人多年漂泊剑外(今四川),备尝艰苦。“忽传”的捷报令诗人喜极而泣。这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,以无比明快的笔调,抒发着自己的爱国情感。

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

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
—— 宋·陆游《示儿》

人的生命结束后,可以说是无牵无挂,万事皆空了,可诗人陆游却悲哀破碎的山河、心系未收复的土地。年迈衰老的他以激昂热切的笔调,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,充分体现了一位的诗人的爱国之情。


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

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

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

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

可怜白发生。

——宋·辛弃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

诗人失意闲居却“醉里看剑,梦回连营”,渴望重上前线挥师北伐。一场梦境将他的爱国之心、忠君之念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:梦里他犒劳将士、检阅兵马、杀敌报国、收复祖国河山,将建立功名的壮怀体现得通透尽致。

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

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
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
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
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?

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

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

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
——宋·岳飞《满江红·写怀》

作者凭栏眺望,心中的豪情万丈,却眼看失地不能收复。他不禁“仰天长啸”,发出呐喊,要“饥餐胡虏肉,渴饮匈奴血”。这首词气势磅礴,风格豪放,充分体现了作者精忠报国的情怀。

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
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
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

人生自古谁无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
——宋·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

自古以来,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?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,永远照耀在史册上。文天祥面对敌人,慷慨陈词,直抒胸中正气,表现出舍生取义、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。

军歌应唱大刀环,誓灭胡奴出玉关。

只解沙场为国死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

——清·徐锡麟《出塞》

一句“何须马革裹尸还”,写出了诗人壮怀激烈、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,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,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,把一腔报效祖国、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不惜千金买宝刀,貂裘换酒也堪豪。

一腔热血勤珍重,洒去犹能化碧涛。

——清·秋瑾《对酒》

列强瓜分中国,堂堂礼仪之邦,却是衣冠委地。诗人是革命者,不惜“千金买宝刀”,随时准备将一腔热血洒在祖国统一的革命大业上,这是鉴湖女侠的飒爽英姿,这是一代巾帼英雄的爱国豪情!

灵台无计逃神矢,风雨如磐暗故园。

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荐轩辕。

——鲁迅《自题小像》

无能的封建统治者已经使中国风雨飘摇,鲁迅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人格,使他坚决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级,以满腔热血献给祖国,在黑暗中奋力呐喊,来唤醒迷茫的民众,维护民族尊严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