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干之所以得此名称,是它常被当做佐茶的小食,所以茶文化丰富的地方,一定少不了茶干。安徽由于地理环境优势,气候湿润,盛产的茶叶无论是香气还是形态都算是上品。因此中国四大茶干,安徽占据其中二位。
一、五城茶干
1、五城茶干则是徽州休宁县五城镇龙湾一带传统特色小吃,乃四大茶干之首,据有证可靠的记载,始创于南宋末年理宗(赵与莒)时期。工艺成熟于元代,隆盛于清。据说,清乾隆游历徽州齐云山时,品尝到五城茶干,被其美味吸引,特在茶干上印下无字印,誉为有口皆碑。
700年间,五城茶干一直秉承百年规则,一选豆,二泡豆,三清洗,四磨浆,五滤浆,六煮浆,七点浆,八成型,九包扎,十压榨,而后杀坯,最后晾置。12道严格工序,同时混入桂皮、茴香、丁香等多种香料。目前现有品牌有:五城牌、芳嫂牌、龙湾牌等。
茶干以配料讲究、制作精细、色香味美而著称。原料黄豆要当年收的,陈年老豆坚决不用。酱油或用本镇洪昌酱园的豆汁原油,或从屯溪程德馨酱园购来。因当地水质良好,制作出来的五城茶干具有干咸适度、口感鲜美、香气纯正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等特点,适宜当零食、佐茶、炒菜、下酒等深受老百姓喜爱。
二、白蒲茶干。
白蒲茶干,是江苏如皋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,始创于如皋白蒲镇。古名“菽乳干”,创始于清康熙年间。据说,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,地方官特别选择了“三香斋”茶干作为贡品,请皇上品尝,乾隆尝后甚悦,便御笔写下“只此一家”的题字,赐予褒扬。
白蒲茶干色泽棕黄,每块仅有3厘米见方,厚0.5厘米,可谓小巧别致。制作十分考究,以白皮黄豆为原料,从浸豆、糙豆、磨豆、扯浆、煮浆、过筛、点浆、到包、榨、剥、煮、扎等,需经20多道工序。尤其是在点卤技术上要求很高,必须由老师傅操作完成。师傅一边持勺倒卤,一边用勺划来划去看豆腐凝结的滑嫩程度。
白蒲茶干营养丰富,蛋白质含量高,老少妇孺皆宜,是家常和旅途中的经济方便食品,也是筵席上的冷盘佳品和荤素烩炒的优质配料。
三、采石茶干。
马鞍山采石矶的茶干是最有本地特色的也是最有名的特产,已有两百多年历史,源于清朝嘉庆年间,是清朝进贡的物品之一。
采石矶茶干以豆干为主料,配以鸡汁、八角、桂皮、甘草、茴香、桂花、白糖、味精、等十几种天然佐料,先将黄豆浆液过滤,再用传统方法压紧和现代工艺精制而成,具有豆制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风味。
制出的茶干色泽暗红,光洁鲜亮,质地硬实细腻,细嚼韧性强,对折不断,撕开有细纹等独特有特色,采石茶干除了富含植物蛋白外,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,如镁、硒、锶等。不仅是安徽马鞍山特色名小吃,同时也是旅游、饮酒、喝茶的最佳食品。
采石矶茶干的种类繁多,口味多样,有鸡丝茶干、火腿茶干、香肠茶干、麻辣茶干、海鲜茶干、牛肉茶干等。
四、界首茶干。
界首茶干是江苏省高邮地区界首镇的一道传统小吃,关于界首茶干的具体起源时间,根据高邮市志记载,始于清朝时期。因乾隆皇帝下江南,路经高邮界首镇,闻到岸上香味扑鼻,叫差役问询,原来是煮五香茶干的香味,乾隆帝品尝后大为赞赏。后为其题写了“界首茶干”的牌匾。从此,界首茶干便列为贡品,名扬天下。2009年界首茶干制作技艺在被列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高邮界首五香茶干,呈扁圆形,颜如酱色,肉细嫩黄,颇似鸡脯。吃起来口颊留香、韧性十足。它的制作工序繁琐一共28道,一般用蒲草编织的小包装入豆腐,再用木板一层层压紧,挤出水分。充满智慧的界首人采用莳萝作为制作茶干的一种佐料,在增加茶干美味的同时,也蕴含了食疗的功效。
中国的茶干文化的形成是以茶文化为载体,是人们日渐追求生活品质和陶冶心境的产物。人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,也了解了美食背后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