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职业倦怠(burnout)指“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”。
一、“佛系”是职业倦怠吗?
首先需要分析教师为什么会产生“佛系”的。“佛系”的教师主要有这两种:
一种是遭受挫折所致
此类教师原本很积极向上,后来因职评、评先评优等,感觉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,有种“怀才不遇”的失落,所以才开始“佛系”起来;
第二种是自己的性格所致
有少数教师因受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与世无争。天生的好脾气,爱咋咋地。
这两种教师均属“佛系”,但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倦怠。因为“佛系”老师是感觉不到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压”,也不是“身心疲惫”的状态。而是心情放松,无欲无求的样子。
二、怎样才是职业倦怠呢?
真正的职业倦怠应该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?我觉得应该是一边放心不下手头的工作,兢兢业业,另一面是内心渴望逃避,渴望解脱,渴望放假,渴望同学们尽快毕业……
有位同事就是这样的。她每年都叫嚷着要少带点课,不想带高三,甚至想提前退休(50多了)。但真到上课时候,又极其认真负责,但又深感疲惫!
教师“职业倦怠”实质上是内心疲倦的一种外在表达。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被关注和关心。希望领导们能多认可和表扬他们的辛勤付出;希望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。
三、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?
几个建议供参考:
1.将每一节课都当成新课
无论上过多少遍,无论对教学内容多熟练。课前充分备课,多找几个别人的课件看看,这样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认知,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,对自己的教学非常有好处的。
2.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
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类书籍(整本书阅读)。假期可以读一些传统经典文化类书籍。如四书五经类。经典需要反复读,经常拿出来翻翻、看看、记记,会有所收获的。少玩抖音等短视频,可以看看一些网络文章。
3.经常写一写小文章
记录教学工作中的点滴,非常重要。那是一种反思和内化,并最终得以升华。
总之,要想克服职业倦怠就必须让自己“成长”。千万不能为了职评、先进等外在的荣誉而去刻意的搞课题,写论文。这种为了“名”与“利”的成长虽然也是一种“成长”,但背负了太多的心理包袱,对克服“职业倦怠”并不一定有好处的。
我提倡的“成长”是一种“高手在民间”的那种自我成长。